江苏最大单体渔光互补项目下月并网发电
在连云港市开发区猴嘴街道三峡青口盐场渔光互补“光伏复合”项目——也是江苏省最大的单体陆基渔光互补项目现场,新架设的银灰色输电线塔沿盐碱地边缘拔地而起,塔基与光伏板阵列平行延伸,电缆将池塘上方的光伏电力汇入电网。池塘中,300多名工人手持电动扳手拧紧光伏板钢制支架的螺栓。目前,该项目现场正在进行光伏板及组件安装工作,预计今年5月31日前全容量并网发电。
该项目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额20.025亿元,占地面积约7600亩,建设规模交流侧450兆瓦,直流侧540兆瓦,并新建一座220千伏升压站,配储容量为45兆瓦/90兆瓦时。该项目以“渔光一体”模式实现综合开发,通过“板上发电、板下养鱼”的协同布局,将光伏电站与水产养殖深度融合,构建绿色生态循环体系。
“光伏板支架最低点要距离水面4.5米,这样才能保证散射光的折射率,同时为渔船作业预留充足的空间。”三峡青口盐场渔光互补“光伏复合”项目负责人唐荣忠表示,在支架高度设计上,该项目团队进行了3轮技术论证,最终确定了光伏板和水面的最佳距离。相较于传统光伏项目,该模式不仅能够有效节约土地资源60%以上,还促进了清洁能源的替代利用及盐碱地的生态修复。
项目现场,蔚蓝的天空下,近78万块光伏板如波浪般起伏,深蓝色的板面倒映着鱼塘的波光,在水面上形成一道道“遮阳屏障”。该项目150亩的养殖试验塘中,自动投饵机正向水中喷洒饲料,工人们近期投放的120万尾东方对虾苗在光伏板的庇护下欢快畅游。“水上发电、水下养殖”这一生态循环模式能有效抑制藻类的过度繁殖,为水产养殖营造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
“我们采用海螺大混养、海参双季混养、传统混养三种试验模式,用于探索渔光互补养殖的风险节点和处理方案,为后续大规模养殖提供可借鉴的样板。”三峡青口盐场渔光互补“光伏复合”项目负责人王禹介绍,这种混养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池塘的有效空间,还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链,使池塘具有一定的水体自净能力。
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高达6.7亿千瓦时,相较于同等发电量的火电项目,每年可节省标准煤20.5万吨,同时可大幅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排放,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为现代渔业开辟了创新路径。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热点精选
- Arm 架构将占据半数 2025 年出货到头部云服务提供商的算力2025-04-14 18:38
- 从“工具”到“智能伙伴”,高德发布全球首个地图领域AI导航智能体2025-04-14 17:50
- 得物App连续五年参加消博会以国潮焕新、科技创新释放消费活力2025-04-14 15:54
- 首批纯电乘用车能效测评结果出炉,国内现存电动车相关企业超175.4万家2025-04-14 14:54
- 院士助力江津柑橘产业升级,全国现存柑橘相关企业超2.5万家2025-04-14 13:51
- 康养旅居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全国现存康养相关企业超7.4万家2025-04-14 13:50
- 一季度通信设备等零售大幅增长,全国手机相关企业超124.3万家2025-04-14 13:11
- 适老化列车试运行,我国存在银发经济相关企业超36.7万家2025-04-14 13:10
- 中西医并重开辟健康管理新路径2025-04-14 13:10
- 2025款AIONRT试驾:颜智兼备,全能家用新标杆2025-04-14 1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