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研究!我国新突破!
在金属材料的世界里,有一个“不可能三角”规律,即:金属的强度、塑性、稳定性,这三者不可兼得,此消彼长。我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结构设计思路,成功让金属材料在保持强度和塑性的同时,大幅提升稳定性。这一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4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告诉记者,金属材料不稳定的原因是在金属中存在一种缺陷,专业人员称之为“位错”。当金属受到单向波动外力时,位错会移动、积累,悄悄形成不可逆转的变形和裂纹,最终导致突然的断裂。这种损伤破坏了材料的稳定性,就像是金属的慢性病,不易被发现,但后果严重。
如何克服金属材料天生的这种缺陷呢?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结构设计思路,通过控制金属往复扭转的特定工艺参数,在其内部引入一种空间梯度有序分布的亚微米尺度稳定位错结构,相当于在金属材料内植入了精心设计的亚微米尺度的三维“防撞墙”筋骨网络,从而阻碍位错活动。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卢磊告诉记者,科研团队通过被称为循环扭转的技术,在晶粒内部搭起来结构单元尺寸只有头发丝粗细的三百分之一的“钢筋骨架”,也叫位错胞。在金属材料变形的时候,位错胞要发挥关键作用。当外力来袭时,在内部会形成比头发丝还要细万倍的更密集的“防撞墙”,如同给金属的筋骨网络内又注入了会自动演化的纳米“减震器”,赋予了金属令人惊叹的“遇强更强”的超能力,而且整个强化的过程可以做到均匀发生,不会出现局域变形导致的损伤。
据了解,目前团队做出来的这种搭完“钢筋骨架”的金属材料抗循环蠕变的能力,要比传统的金属材料提高一百到一万倍。其特点在于不改变金属的形状、尺寸、表面状态,但金属材料的服役稳定性大幅提升。这一新突破对现代工业中例如航空发动机、压力容器等方面的研发制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责编:刘珺宇
校对:王蔚
????????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热点精选
- 三六零参与编撰三项人工智能大模型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2025-04-04 17:22
- 人形机器人如何突破续航瓶颈2025-04-04 16:39
- 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燕山石化国家卓越工程师方向晨分享创新感悟2025-04-04 15:47
- 中关村论坛|大科学装置如何“物尽其用”?马余刚院士建言2025-04-04 15:46
- 胜宏科技控股股东1900万股质押延期至2026年2025-04-04 15:00
- 方向晨:唯细、唯实、唯知2025-04-04 14:29
- 中关村论坛上海理工大学:让科研成果下书架、上货架2025-04-04 13:37
- 淘宝率先打击AI假图中国纺联:支持!呼吁全行业以淘宝为基准2025-04-04 13:35
- “星耀计划”首期收官:搭建校企桥梁赋能商业航天2025-04-04 12:00
- 秒级推送一键触达:双擎驱动下的京雄高速2025-04-04 1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