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包鸡香出岭南
纸包鸡香出岭南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泽贤正在制作纸包鸡。 梁恺琦/摄
纸包鸡
夕阳西下,余晖如纱,轻柔地铺洒在悠悠流淌的西江之上,江面泛起粼粼金波,宛如岁月写下的诗行。
不远处,梧州岭南文化园里的明代风格建筑群错落有致,在晚霞的轻抚下,更显古朴与庄重。刚刚落幕的仿古大戏“总督大点兵”,那热闹的喧嚣仍在空气中回荡,游客们的欢声笑语交织,仿佛时光倒流,众人还沉浸在明代的悠悠风华里。
这时,一阵浓郁醇厚的香味,袅袅地从岭南文化园旁的粤北餐厅飘出。“是纸包鸡的味道!”游客们惊喜地叫嚷着。来梧州,纸包鸡是绝不能错过的美味。这股香味,承载着游子心中化不开的乡愁,也是游客解锁梧州美食的关键密码。
瞬间,游客纷纷化身食客,粤北餐厅的后厨也热闹起来。纸包鸡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泽贤,从容地系上围裙、戴上厨师帽,周身散发着气定神闲的专业气场。他手法娴熟,斩件、腌制、铺纸、包裹、下油锅……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让人看得目不转睛,满是享受。
“纸包鸡工艺复杂,十分讲究。”陈泽贤一边手脚麻利地忙碌,一边耐心介绍,“鸡必须选用180天左右的散养三黄鸡,这样的鸡肉质鲜嫩,口感绝佳;纸要用山竹笋制成的玉扣纸,既能严严实实地锁住鸡肉的鲜香,油炸时又能赋予独特清香;酱汁的配制更是讲究,白蔻、丁香、沙姜、红葱头……10多种香料巧妙搭配,每一种都为这道美食增添独特风味。”
“油温的控制最为关键。”他继续说道,“纸包鸡下锅后,先用小火慢炸,让鸡肉充分吸收香料的味道,出锅前2分钟再用大火猛攻,这样炸出来的纸包鸡外皮金黄酥脆,鸡肉鲜嫩多汁。”说着,他熟练地捞出一块炸好的纸包鸡,用筷子轻轻挑开玉扣纸,刹那间,一道色泽金黄、香气四溢的美味呈现在众人眼前。“玉纸轻挑满堂香”,这正是纸包鸡独特魅力的生动写照。
餐厅内,宾客满座,亲朋好友围坐一堂,谈笑风生。餐桌上摆满了葱油鱼、香芋鸭等梧州当地特色美食,而纸包鸡无疑是最耀眼的主角。食客们大快朵颐时,或许很难想到,这道曾经的“官府菜”,如今已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大家“下馆子”时的常点美味。
据记载,清代咸丰年间,纸包鸡就被列为梧州府府台宴请宾客的主菜,享有“食在岭南,不能不尝纸包鸡”的美誉。然而,在岁月的动荡变迁中,纸包鸡的制作技艺一度失传。好在梧州饮食公司的大师傅们,怀着对美食的满腔热爱与执着,查阅典籍、遍访名师、反复试制,才让这道舌尖上的记忆重焕生机。
上世纪80年代,陈泽贤的父亲陈北水代表广西在北京参加全国烹饪美食大赛,现场制作的纸包鸡大放异彩,赢得“中国一绝”的美誉。2016年,“梧州纸包鸡制作技艺”入选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陈泽贤感慨道:“正是老一辈厨师对工匠精神的执着追求,对传统的坚守,才让这道险些被历史遗忘的美食得以传承。”
从一名青涩的学徒成长为非遗技艺传承人,陈泽贤传承了父辈们授艺时的严苛与无私。在他的努力下,纸包鸡开枝散叶,不仅走进喜好鸡肴的广东酒楼,甚至在遥远的东北也能觅到它的踪迹。
恰逢元宵,夜幕降临,一轮圆月缓缓升起。皎洁的月光洒落在骑楼城,一座骑楼斑驳的墙壁上,“中国一绝梧州纸包鸡”几个大字在月光下格外醒目,仿佛在静静诉说着纸包鸡的前世今生。
常年在外打工的梧州人霍思君,近一年来再次尝到正宗的纸包鸡,不禁感叹:“此鸡足以解乡愁。”来自广州的余国强,慕名品尝后,也忍不住赞叹:“别有一番风味。”
“食遍南粤菜,最忆纸包鸡。”相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岭南地区生活时,曾如此赞叹。这道纸包鸡,包裹的不仅是鸡肉与香料,更是浓浓的亲情与乡情。玉扣纸挑开的瞬间,那股温暖与眷念,直抵人心,唤醒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热点精选
- 打造电竞装备新标杆,技嘉AORUS官宣CSGO茄子成为首席星推官2025-03-15 03:24
- 国家再投3000亿元加力两新政策京东家电家居“超级国补日”为消费者补上加2025-03-15 02:47
- 美股异动量子计算概念大涨D-WaveQuantumQBTS.US涨逾242025-03-15 01:31
- Vidda发布QD-MiniLED电视和三色激光投影超“级”新品2025-03-15 01:08
- 大学生春季学车“扎堆”!京东汽车推出“学生价”最低8折2025-03-14 23:11
- 两会健康策数智技术创新血液供应保障新体系2025-03-14 22:05
- 中国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2025-03-14 21:59
- 看见“她”的力量:科学与艺术交织下的传奇人生2025-03-14 21:28
- 中国科技馆国际数学日系列活动:探索数学与艺术的奇妙融合2025-03-14 20:56
- 途牛2024年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全年净利润8370万元2025-03-14 2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