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网站首页 > 热点资讯 > >文章内容

前4个月全国各地区保费收入出炉:江苏保费收入居首沿海地区维持高增速

时间:2024-05-30 09:06   来源: 中国网   阅读量:11995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前4个月全国各地区保费收入情况。其中,江苏以2619亿元保费收入居于首位,从同比增速来看,宁波以27.8%的增速居首。此外,江苏、广东、山东、浙江、北京的合计保费收入及分险种保费收入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受访专家表示,保费收入与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财富水平关联性强,同时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的保险购买能力和意愿也相对较强,其保费收入与同比增速一般也较高。未来,随着居民对保险产品与服务需求的个性化发展,险企也需要针对不同地区采取差异化策略,更好贴合当地市场,赢得竞争优势。

“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从合计保费来看,前4个月全国各地区合计保费收入约25383亿元。其中,江苏以2619亿元保费收入居于首位;广东、山东、浙江、北京分别以2309亿元、1580亿元、1524亿元、1505亿元分列第二位至第五位。

从保费同比增速来看,前4个月全国各地区合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0.2%。其中,宁波、青岛、西藏分别以27.8%、23.2%、18%位列前三。而保费规模排名前五的地区中,除广东为9.4%外,其他4个地区的同比增速均超过12%。这意味着,大多数保费收入居前的地区,其保费收入同比增速也高于全国保险行业保费同比增速。

分险种来看,全国寿险保费收入合计15878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江苏、广东、北京分别以1797亿元、1481亿元、1026亿元保费收入居于前三。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合计4792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江苏、广东、浙江分别以427亿元、411亿元、304亿元保费收入居于前三。全国意外险保费收入合计334亿元,同比下降2.9%,收入排名前三位的地区为广东、江苏、浙江。全国健康险保费收入合计4379亿元,同比上升7.2%,收入排名前三位的地区为广东、江苏、山东。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影响保费收入的因素来看,寿险保费与当地居民的财富水平关联性强,财险保费与当地GDP的关联性强。中国地域辽阔,GDP贡献和居民财富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型城市,因此体现为这些地区的保费排名也相对靠前。

东北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郑君怡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保费规模较大的地区经济普遍更加发达,险企在这些地区的业务布局更深入,带动地区保费收入增长更快;此外,目前险企保费收入结构中,新单保费收入规模较大的地方未来增长潜力更大,而保费规模较大的地区通常在新单规模上也具备优势,因此,也易出现“强者恒强”的效应。

从不同险种保费收入同比增速来看,寿险方面,宁波、青岛、上海、内蒙古、云南分别以47.8%、39.8%、24.0%、23.3%、22.4%的增速居于前五位;财产险方面,深圳、湖南、广西、辽宁、浙江分别以14.0%、10.5%、8.0%、6.4%、6.3%的增速居于前五位;意外险方面,青岛、贵州、上海位列前三位;健康险方面,厦门、内蒙古、天津位列前三位。

可以看出,保费增速居前的多为沿海地区和低基数效应显著的中西部地区。对此,周瑾分析,相较而言,沿海发达地区受收入增长预期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在保费增速排名上也相对靠前。

险企需采取差异化策略

随着保险市场持续发展,各地区的保险市场差异也越发突出。以广东省为例,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省寿险保费收入水平位居全国第一,且寿险保险密度达到2772元/人,居全国领先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这一差距自2015年以来保持在400元/人以上。

郑君怡认为,从短期看,全国保费贡献重点仍将为经济发达地区。因为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对保险产品需求更大,这一现状短期内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此外,我国保险行业市场化发展时间较短,多数中小险企的业务布局重心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投入较小。

相对而言,中西部地区的保险市场处于相对较早的发展阶段,从长期来看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在郑君怡看来,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保险覆盖广度和深度更小,潜在保险消费者人数多,保费收入增长空间大。未来,随着险企在发达地区业务布局逐渐完善,市场或将下沉,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力投入或将加大,从而提升经济欠发达地区保费收入对全国保费的贡献。

对险企而言,区域性差异意味着差异化的经营策略。周瑾表示:“随着居民对保险产品与服务需求的个性化发展,区域性的差异化也会愈发明显,这也需要险企改变全国一盘棋的经营模式,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进行客户洞察分析、产品与服务定制设计、营销策略和运营模式创新,以便更好贴合属地市场,赢得竞争优势。”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ad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合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版权所有©IT产业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 jokerdeyouxiang@sina.com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54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