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网站首页 > 热点资讯 > >文章内容

即时零售领域战火升级!京东“秒送”取代“小时达”

时间:2024-05-18 02:43   来源: 证券之星   阅读量:11081   

即时零售进入提质升级新阶段,京东打响2024年行业提速的第一枪。

5月16日,京东即时零售业务全面升级推出京东秒送,整合原即时零售品牌京东小时达、京东到家,以全新的品牌形象“京东秒送”为消费者提供“好物立享”、最快9分钟送达的购物体验。

目前,京东App首页最核心的位置已经推出秒送专区,服务板块覆盖大型超市、24小时便利店、生鲜/菜市场,以及手机数码、买药、酒水、家电、生鲜、鲜花等品类。付款页面处用户可设置选择时间段,2-5公里内多个订单最快配送时间显示为17分钟,最晚为40分钟。

去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7月,商务部等13部门此前发布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支持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赋能实体门店,拓展服务半径。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即时零售通过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缩短配送时间,即刻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又盘活各环节零售供给资源,成为助力消费市场提质扩容,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助力。

在即时零售领域,京东是最早的入局者。2015年就上线了“京东到家”,次年,京东到家与达达合并为达达-京东到家,以加强自身在同城配送领域的能力。2019年,达达-京东到家正式更名为达达集团,紧接着2020年,达达集团在美股上市,成为“即时零售第一股”。

去年以来,京东在即时零售领域加大马力,在配送网络、履约能力和商家资源上倾注大量资源。9月,京东到家正式启动“双百亿品牌计划”,宣布2024年将助力超10个品牌销售额破10亿。10月,京东启动“即时零售三公里模式”,京东到家和达达快送链接超市便利及各品类实体商家、品牌、骑士、消费者等多方角色,共同构建京东即时零售幸福三公里模式。

彼时京东零售CEO辛利军曾表示“即时零售是京东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快好省’消费体验的重要一环,也是联合商家和品牌伙伴应对外部挑战、实现稳健增长的重要一环。是京东零售一大必赢之战。”

在一系列业务动作的加持下,即时零售在京东用户的渗透率持续提升。达达集团一季报显示,一季度来自京东App场域的GMV同比增长超30%,其中,秒送频道的GMV同比增长超过200%。同期,京东App场域月均下单用户数和订单量均实现同比超70%的增长,较去年第四季度加速50个百分点以上,4月增速同比进一步提升到100%以上。与此同时,用户的粘性也在增强——3月,京东App场域用户次月复购率同比提升超过30%。

此外,为丰富供给、提升京东秒送的门店密度,公司持续拓展酒水、家电、生鲜、鲜花等品类优质商家的合作,相关合作商家、品牌在京东平台的渠道进一步被打开。达达集团一季报显示,京东秒送在京东App场域的活跃门店数同比增长超80%。从细分品类看,平台来自便利店的GMV同比增长超过5倍,来自手机、家电、酒水、运动户外等GMV均实现不同程度的翻倍增长。前不久,京东小时达还与小米深化战略合作,小米SU7配件新品已上线京东小时达,在京东之家门店购买产品最快可在30分钟内送达。

近日,京东继续加大在末端运送环节的投入,日前达达快送正式启动2024夏季骑士招募,并投入5000万元用于骑士补贴,全力保障即将到来的520、618和暑期等重要节点的即时配送服务,应对不断增加的即时配送需求。同时也持续扩大就业供给,为更多普通劳动者提供丰富多样的灵活就业机会。

从京东到家,到京东小时达,再到如今的京东秒送,京东将供给、体验、履约效率卷到了极致,精准匹配用户对配送效率和准确度的关注重点。未来,凭借数字化、本地供应链整合、即时配送三大核心能力,京东打赢即时零售之战的潜力巨大。

达达集团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在消费趋势上,消费者更加追求性价比,同时他们对便携物品的需求持续增长。“我们一方面天然占据便携优势,并优化履约体验,另一方面协助商家提升商品价格竞争力,通过免运去优化‘省’的心智。即时零售未来的渗透率将持续提高。”“随着新品牌的推出,我们也进入新的发展篇章,聚焦可持续的生态建设。我们对按需零售和配送行业的潜力仍然高度乐观。”

据《2023即时零售发展趋势白皮书》显示,即时零售是线上线下市场新蓝海。2022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超5900亿元 ,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预计到2030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增至3.6万亿元,相当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随着线上线下流量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即时零售已经成为了大厂的必争之地。不过,这个万亿级的市场还远远没有到零和博弈的时候。京东秒送的上线,有望引领即时零售领域加速提质扩容新格局。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张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ad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合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版权所有©IT产业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 jokerdeyouxiang@sina.com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54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