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网站首页 > 互联快讯 > >文章内容

5G应用加快演进“扬帆”升级

时间:2024-12-08 23:3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阅读量:15934   

我国5G应用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当前5G正向5G-A升级演进。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近期联合发布的《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中多次提到5G-A,并明确要重点推动5G-A和5G毫米波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链成熟。多家上市公司宣布已布局5G前沿技术研发,分析人士认为,在未来应用增加以及网络“适度超前”建设的催化下,相关核心部件等上下游市场空间有望释放。

5G规模化应用2027年全面实现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我国5G基站总数达408.9万个,已实现“乡乡通5G”,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基础网络。应用赋能逐步彰显,5G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0个,应用案例数累计超10万个,在工业、矿业、电力、港口、医疗等行业实现规模复制。目前,5G融合应用标准数量超100项,5G工业网关、CPE、巡检机器人等5G行业终端进网产品数量超700款。

当前,我国5G应用发展正处于由技术驱动转向价值牵引、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牵引的关键窗口期,需要加强引导,巩固现有发展成果。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的《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38个,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85%,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75%,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超1亿,构建形成“能力普适、应用普及、赋能普惠”的发展格局,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

达睿咨询创始人马继华表示,5G发展至今,在终端、网络和应用的三角之中,终端和网络发展已较充分,但是应用方面发展得还不够充分。本次政策着力点在发展5G应用,相比于《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将促进消费端的5G应用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机构认为,在未来应用增加以及网络“适度超前”建设的催化下,相关上游核心部件包括天线、滤波器、高阶PCB、光模块等有望受益。RedCap模组、低空通感一体、XR等领域相关市场空间也有望释放。

5G网络有序向5G-A升级

当前,5G正向5G-A升级演进。本次《方案》中多次提到5G-A,其中明确,面向5G技术产业演进升级,重点推动5G-A和5G毫米波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链成熟。同时,面向公众高品质网络服务需求,加速5G向偏远区域延伸,深化重点场景高质量覆盖,加快推动5G RedCap县级以上城市连续覆盖,有序推进5G网络向5G-A升级演进。

5G-A可以被认为是对5G的演进和增强。专家介绍,5G-A上行峰值和下行峰值有望比现有5G网络提升10倍、连接密度改善10倍、定位精度提升10倍、能效提升10倍。业内认为,2024年是中国5G-A商用的元年,目前国内已有超300个城市启动5G-A网络部署。

中国电信研究院战略发展研究所副主任分析师韩琳表示,从5G到5G-A,再到未来的6G,网络能力在传输速率、时延、可靠性方面都将有显著提升。特别是5G-A将为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等应用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记者发现,多家上市公司宣布已布局5G前沿技术研发,包括5G-A、5G专网和6G。阿莱德称,已拥有5G毫米波天线罩专利并密切关注5G-A和6G的发展;广哈通信称已实现了5G R17的部分功能并且正积极推进5G-A阶段的创新功能开发;三维通信的5G DAS、5G专网、ORAN等核心产品已经推向市场;瑞斯康达参与了5G-A的相关标准制定等。

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布局5G-A网络。根据公开数据,中国移动的5G-A商用城市超330个;中国电信在今年6月发布了5G-A行动计划,重点围绕能力打造、生态合作、应用落地三个层面深化实践探索,将打造八大5G-A核心能力,目前中国电信已在上海、广东深圳发布了5G-A套餐;中国联通已在广东省佛山市建成空域连续覆盖的5G-A试点网络,广州联通完成了南沙明珠湾立体交通系统5G-A低空通感试验网络部署。

5G RedCap技术即5G轻量化,可以达到降低成本、功耗以及小型化的目标。华金证券近日发布研报称,5G RedCap的商用将从成本端和需求端进一步刺激物联网市场的总体需求。由于5G RedCap是“剪裁版”,相比传统5G模组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其典型应用场景包括视频监控、车载应用、电力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随着模组价格的下探,将进一步带动需求增长。

此外,《方案》提出将持续推动基于5G的智能机器人、智能移动终端、云设备等研发应用,鼓励融合5G的XR业务系统、裸眼3D、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产品创新发展。

格林精密近日表示,5G规模化应用将为公司在智能终端精密结构件领域带来新的机遇,特别是智能家居、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业务板块。目前,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有所回暖,相信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的消费景气度会不断提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ad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合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版权所有©IT产业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 jokerdeyouxiang@sina.com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54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