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专家解读三大特点
12月5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进展成效。
据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专家技术指导组副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吴文斌介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成功组织并完成了两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第一次于1958-1960年进行,主要目标是摸清我国耕地土壤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农民改土用土的经验。第二次于1979-1984年开展,重点关注土壤肥力,查清了当时我国土壤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等基本性状。
针对此次土壤三普的特点,吴文斌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是设计新。吴文斌指出,土壤三普的设计创新体现在六个结合和六个统一上,即摸清土壤质量与完善土壤类型相结合、土壤现状普查与土壤利用调查相结合、外业调查观测与内业测试分析相结合、表层土壤采样与剖面采集相结合、政府主导与专业队伍相结合,统一普查工作平台、普查技术规程、普查工作底图、规划布设外业采样点位、筛选测试分析专业机构标准、实施全程质量控制。遵循普查的全面性、科学性原则,土壤三普充分借鉴和利用已有方法与成果,创新总体设计,确保了普查成果的统一性、可比性和精准性。
二是布点准。土壤普查不是对地表的每一寸土壤都进行调查,而是用一个采样点的土壤性状来代表类似的一片区域。此次土壤三普在电子化工作底图上精准布设了287.2万个样点,其中表层样点279.3万个,典型剖面样点7.9万个。其中在耕地、园地布的点比林地草地密度大,耕地样点占比74.5%。
三是查得全。前两次普查主要关注土壤肥力等相关指标,而土壤三普则进行了全面体检,覆盖了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生物、土壤肥力、土壤环境等多类指标。测试表层样点中,耕地园地指标29项、林地草地指标11项。剖面样点中,耕地园地指标43项,林地草地指标17项。同时,土壤三普还专门安排了盐碱地土壤、土特产区土壤和土壤生物等专题调查,提供了更全面的土壤信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热点精选
- 货拉拉在多地开展“全国交通安全日”活动,线上覆盖司机250万人次2024-12-04 13:06
- 连云港开发区2024年共新增高企入库企业16家2024-12-04 11:40
- 英思特深耕消费电子领域打造新增长曲线2024-12-04 11:39
- 加快构建现代化建材产业体系,我国将推动建材行业全面绿色转型2024-12-04 11:11
- 中关村卓越工程师发展论坛举办2024-12-04 10:59
- 再见爱人引发网友热议婚姻相处之道 北京以8000家婚姻服务企业断崖式领先2024-12-04 10:14
- 长三乙创造我国运载火箭发展新纪录2024-12-04 10:00
- 平安健康险斩获“年度卓越人寿保险公司”“最佳客户满意度健康保险公司”两大2024-12-04 09:17
- 给港口机械装上“大脑”2024-12-04 08:44
- 分面扫振,专业清洁,米家声波扫振电动牙刷Pro全面上线2024-12-04 08: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