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下城市防灾减灾气象科技成果发布
科技日报讯 11月25日,极端天气下城市防灾减灾气象科技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北京市气象局自主研发的灵犀极端降水大模型、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的时空多尺度气象资料同化系统、上海台风研究所上海市街道级台风致灾风险动态评估等16项气象科技成果首次对外发布。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表示,此次发布的成果,将以更高气象科技水平保障城市防灾减灾建设。
此次发布的灵犀极端降水大模型,在今年汛期正式亮相,为北京及华北地区极端强降水精准预报预警服务提供了科学支撑。
灵犀极端降水大模型研发团队负责人、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研究员冯琎介绍,当前一些人工智能气象中期预报环流大模型,在高空和地面气象要素中期预报中表现较好,但在极端降水预报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团队自主研发了灵犀极端降水大模型,实现算力、算法、数据的自主可控,可提供未来120小时逐6小时更新的降水预报产品。
据了解,灵犀极端降水大模型的模型架构由环流特征提取、降水诊断、升维等三部分组成,通过自主研发的信息平衡方案,解决降水数据极端不平衡问题。挂载当前主流的全球人工智能环流场大模型生成降水预报,该模型有效弥补了当前人工智能环流场大模型在强降水预报方面的短板。
测试结果显示,灵犀极端降水大模型全球6小时累计降水25毫米以上量级评分在0.5以上,使用再分析诊断生成的极端降水的位置和强度,与实况有较好的一致性。
7月25日,台风“格美”在福建莆田一带登陆,登陆后其残余环流北上影响我国内陆地区。“是否会给北京带来极端强降雨”是当时北京市气象台分析研判的重点。
在这方面,灵犀极端降水大模型提供了重要参考,其预报“7月28日8时至29日8时‘格美’转向,北京地区降水落区东移”。根据这一结论,结合环流形势演变趋势,北京市气象台综合研判,“格美”对北京地区的影响明显减弱,为防汛部门科学合理开展防汛工作提供支撑。
研发团队使用华北地区站点实况数据对预报结果进行检验,2024年汛期,灵犀极端降水大模型在降水分布和量级预测,尤其在强降水预测方面表现优秀,平均强降水预报评分较主流大模型提升20%以上。
目前,该团队正在推进灵犀极端降水大模型融入气象保险风险预警服务领域,为风险预警自动触发、一键式发布及更广泛的防灾减灾场景应用提供重要支撑。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热点精选
- Babycare联合爱回收发起“母婴闲置返航新生”活动2024-12-01 12:37
- 平安健康险斩获“年度卓越人寿保险公司”“最佳客户满意度健康保险公司”两大2024-12-01 12:19
- 中国石油与电厂企业客户开展交流活动共商行业可持续发展2024-12-01 11:39
- 宁波海曙抢占人形机器人新赛道2024-12-01 10:54
- 美利肯地材亚太区高级设计与市场总监LizzieKang:美利肯将在中国市2024-12-01 10:13
- AI赋能持续加码构建广西交投安全大脑2024-12-01 10:11
- 填补行业空白,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与饿了么启动老年助餐服务团体标准编写2024-12-01 09:12
- 两年服务1.5亿次,高德无障碍导航呼吁更多地图参与“天下无障”2024-12-01 08:51
- 南极洲首次发现琥珀2024-12-01 08:05
- 深交所: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2024-12-01 07: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