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人工智能关键在立“心”
“很多人将规模定律奉为圭臬,认为只要数据越多、算力越强、模型参数越大就行了。但我认为,要实现通用人工智能,仅靠数据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探索另外一种路径——为人工智能立‘心’。”近日,在湖北鄂州召开的莲花山研究院二十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上,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分享了他的思考。他认为,通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制高点。要在科技竞争中取得突破,关键是厘清大数据源头,定位好人工智能发展方向。
“如果无法处理视觉数据,人工智能系统就只剩一个空架子。”在朱松纯看来,数据标注就像为计算机戴上一副特殊的“眼镜”,让其具备识别并理解图像、文本和其他数据细节的能力。
1997年,斯科特·科尼什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数据集的标注——图像边界,用来训练分类器。也正是看到了统计对图像理解的可能性,2004年朱松纯开启大规模高颗粒度数据标注工作。
“2008年,我和团队成员在数据标注上遇到两个瓶颈。”朱松纯告诉记者,其一,价值、因果、意图等要素潜藏于感知数据表象之下,无法被传感器直接探测,更难以标注;其二,数据标注的过程与特定任务高度相关,不同任务要求不同的标注方法,继续扩大数据或模型规模,仍然无法提升泛化能力。这让朱松纯对通用人工智能有了更深入思考。
在朱松纯看来,通用人工智能是由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领域构成的复杂巨系统,其研发道路之艰难好比“登月”;而大数据路线就好比“攀登珠峰”,两者目标相差甚远。
那么如何探索通用人工智能这条道路呢?朱松纯认为,人工智能研究需要由“理”向“心”转变。“理”是数理模型,“心”是认知架构、价值对齐。
“经过近30年发展,人工智能多个核心领域已然呈现对内融合、对外交叉的发展态势,朝着通用人工智能方向推进。”朱松纯说,在融合过程中,必定会形成统一的人工智能架构,以实现从解决单一任务为主的专项人工智能向解决大量任务、自主定义任务的通用人工智能转变。
在朱松纯看来,为机器立“心”,实现由“理”到“心”的过渡以及从大数据到大任务、从感知到认知的飞跃,是未来10—20年的学术前沿,也是智能学科需要承担的核心使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热点精选
- 三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早教第一股ST美吉告别A股2024-08-05 09:53
- 饿了么“爸妈食堂”公益项目升级,在爱心商家支持下为老人送餐上门2024-08-05 07:11
- 坚持创新与改革“双轮驱动”,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2024-08-05 05:12
- 县域房东年均增长两成快于大盘,途家上线成长公益课助力行业标准化2024-08-05 02:02
- 七夕会雅玩朱少伟:炎炎夏日话扇子2024-08-05 01:26
- 国风手游《如鸢》开通官号游戏融合汉文化元素助力文化传承2024-08-05 01:15
- 小马智行与康福德高达成合作推进自动驾驶出租车大规模商业运营2024-08-05 01:07
- 可可价格飙升打击巧克力消费,好时下调2024年利润预期2024-08-04 21:34
- 持续投入产业区块链蚂蚁链四年蝉联中国BaaS市场第一2024-08-04 21:20
- 如何学习量子力学?这本书告诉你答案2024-08-04 17:31